甲骨文书学会汉字守望特使 周红钊
周红钊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会会员,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理事,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,广东书法院创作员,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,广东中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先后于广东书法院、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、中国书协培训中心、中国文字博物馆鼎甲古文字研习班等学习。擅擘窠大字,又作方寸小楷。注重碑帖结合,致广大尽精微。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并有获奖,如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提名、“文化中国•森茂杯”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铜奖等。
蔡邕《笔论》中的书学思想
蔡邕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世称“蔡中郎”。除通经史、善辞赋之外,又精于书法,擅篆、隶书,尤以隶书造诣最深,有“蔡邕书骨气洞达,爽爽有神力”的评价。蔡邕在书法理论的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,是我国书法史上比较早,专注于书法理论研究的大书家,《笔论》就是他在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佳作,其书法理论和观点对对后世影响很大。寥寥数语已道出了书法的核心问题与笔法真谛。
《笔论》分三段主题来写,我们先看第一段文字。“书者,散也。欲书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然后书之,若迫于事,虽中山兔毫,不能佳也。”这一段文字主要是着重描述我们书写的心态与精神世界。说书者散也,先散怀抱,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心清空放平静,不要有太多的烦恼杂念,任情挥发一任自然,如果是心里放着太多的事情,太多的烦恼,纠缠不清,瞻前顾后,再好的工具与纸笔都难以写出好的书法来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书法之前,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,少一些杂念,才能心手合一,道法自然。才能写出比较高妙和潇洒流畅的书法来。
陈继儒句
再看第二段,"夫书,先默坐静思,随意所适;言不出口,气不盈息;沉密神彩,如对至尊,则无不善矣。"这段文字主要是教我们在写字或者是做书的时候,要有一种专注和集中的态度,默坐静思和随意所适,只要有一个静默的状态,让自己尽量调到一个比较舒适的姿势,言不出口,气不盈息就是不要跟人对话,心无二用,用心一也。让自己心平气和,气息舒缓地去书写。沉密神采,如对至尊,是让我们要专心专注,心无旁骛,这都是要求我们无论在临帖或者是创作的时候要心无杂念,专注于自己的书写,专注于笔端的调锋,和书法的结构用笔、神采气息等等。总之,做一件事情要专心致志,集中精力,用心唯一,才能够做好事情,写书法也是一样道理。
节临《文赋》
第三段文字,“为书之体,须入其形,若坐若行,若飞若动,若往若来,若卧若起,若愁若喜,若虫食木叶,若利剑长戈,若强弓硬矢,若水火,若云雾,若日月,纵横有可象者,方得谓之书矣。”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胸有成竹,写字要有意向,意在笔先。或走或立,或鸟虫鳞鱼,或云转云舒,或山川河流,总之,我们写字的外形要有一定的意象比较。这个说法主要是说我们对书写的文字要有象形的概念。因为文字的起源本来就源于自然界的象形。在造字之初,最开始就得益于我们先人对于自然界或天地物象的一种模仿,所以我们的六书都是来源于象形造字的基础,之后才有会意、转注、假借、形声等等。另外,上升到我们书法的艺术,所谓纵横有像,就是在字画的安排,字的结构的摆布,要有一定的自然界的物象作为依托,或坐或立,是要有一定的姿态。也就是说我们的字势,或收或放,或高山坠石,或飞鸟出林等。这类的字,是使字之间有互相的关联和照应。若愁若喜,若虫食木叶,这些就关乎到我们书法的精神层面.讲的是字的神态,神采和节奏。所谓愁者,可能是比较迟涩,节奏比较慢。所谓喜者,可能是用笔比较轻快,然后节奏相对欢快。所谓蚕食木叶,可能就是说我们在写字的节奏如屋漏痕一样,慢慢的,积点成线的这种写法?利剑长戈,若强弓硬矢,就是说我们写字的时候长枪大戟,大开大合。总之,要求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心中有所相,有对比,有情绪,有所指,那我们下笔才有神采,我们的字才有气息,才有格调,才有形式。所谓翰不虚动,下笔有由,这对于结字造型,或者是对书法的气息来讲,都是尤其重要。
总而言之,蔡邕的这篇笔记,虽着墨不多,但概括了书法的三个最核心的问题。第一段要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调整一个最好的精神状态,使自己放松,心无杂念。第二段是自己要有一个专心专注的一个态度。第三段具体讲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怎么样把字写出神彩,写出形式,写出气息,写出节奏来。所以评论无论从精神的层面,从心态的层面,还是从具体的书写的技术层面,都给我们了一个非常好的启示,也是在我们中国书法早期的书论当中,是非常卓越的。直接关注与书法核心的问题,是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学习与研究的。我们应该把这些先贤的理论,理解透彻,与自己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,学以致用,才能使我们更快地进步。
古贤联
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。 联系电话:010-88512503 邮箱:bytsy@qq.com
版权所有:守望汉字联盟 2022-2025 京ICP备200100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