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联盟

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: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
创作手记

□吴振立

去年十月初,我受邀去皖南泾县游览,晚宿月亮湾风景区度假村。是夜月光如水,探窗入户,便披衣独坐阳台。明月高悬,月光洒在对面影影绰绰的高山上,有溪水从山脚下流淌,窗前竹影婆娑,古木参天。忽然想起苏东坡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勃勃乃有书意,但夜已深,又在外地,身边无纸笔,只得作罢。回来后,月亮湾的那一轮明月又在脑海浮现。不由联想起苏轼文中元丰六年黄州的那个夜晚,当时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已经三年多了。初到黄州,“乌台诗案”的残酷现实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从三州太守变为戴罪之身,艰苦的物质生活,内心的苦闷孤独,“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,有书与之亦不答”,让苏东坡真切地感受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,于是他长歌当哭,写下了那在中国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以排遣内心的悲愤和苦闷。好在那一年其好友张怀民也被贬到黄州。这个张怀民,初到黄州寓居在承天寺,筑亭于住所之旁,在那里纵览江山胜景,苏东坡名其亭曰“快哉亭”,并作《水调歌头》相赠,词中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更成为千古名句。在某个美好的月夜,“念无与为乐者”的苏东坡自然想起这位意气相投的张怀民,故“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”。“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”。其画境和哲思,全在这寥寥数十字里。苏东坡和张怀民的旷达情怀和天真烂漫又一次感动了我,于是便濡墨抻纸,不计工拙,一挥而就。昔蔡邕论书有云:“欲书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然后书之。”信然!


吴振立,一级美术师,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、沧浪书社执事、中国书协会员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、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兼职教授、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、扬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兼职教授。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。曾任“首届江苏美术节”评委、“首届中国书法院奖”复评评委。